杨志押运生辰纲的精心筹划,杨志的生辰纲被谁劫走了

杨志为押运生辰纲,作了哪些准备?概括性的,不要太多。

不用车马,采用认挑,反规律行动,将被劫几率降到最低,不允许大家喝酒。


杨志为什么会失陷生辰纲

因为晁盖等人依吴用之计,智取生辰纲,呵呵,情节详见施耐庵水浒传


分析杨志丢生辰纲的几点原因

1. 事前保密工作没有做好。很早就被刘唐公孙胜等好汉知道有这么一笔横财,且算准其所经历之道路,故而七星聚义,规划了这么一个绝妙的布局;
2. 有意算无意。尽管杨志已经很小心,奈何布局太妙,精明谨慎的杨志最后也中招;
3. 人心不齐,内部不合,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没占着,焉能不丢?
4. 世道太乱,没有办法。即便晁盖这一波失手,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波人马在算计呢。所以,丢失是必然的,而晁盖等人能够胜利截获,是必然中的偶然。


杨志是怎样押送生辰纲的?

杨志,三代将门之后,五俊杨令公之孙曾应试过武举,做过殿司制使官。因皇帝要造万岁山,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,不料在黄河船翻,失陷了花石纲,不能回原复命,只得逃往他处避难。后听说皇帝赦免罪犯,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,回京活动,以图复职。路过梁山泊(时首领王伦),留其入伙,不肯落草。回到东京(开封)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,反被高大尉逐出殿帅府。在穷困潦倒、生活无着之际,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,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,被发配大名府。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赏识,为服众人,经过比武,他被任做管军提辖使。时逢端午,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,议计于蔡京(梁中书之岳父时为大师。)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时,将十万贯金珠宝贝,送往东京庆寿。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,决定选派武艺高强,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。而且许愿:"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,我自有抬举你处。"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,十分感激。他主动分析了"今岁盗贼又多""沿途强人出没"的情况,不同意梁中书的"公开武力押送方案",提出了伪装客商、掩人耳目、暗地偷运的对策,颇得梁中书赞赏。节选的这篇课文,就是从这里讲下去的。


杨志丢失生辰纲,是因为他犯了哪五大致命错误?

杨志是《水浒传》中36名天罡星之一,分析杨志个人特点,就会明白押送生辰纲对于杨志来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上次押送花石纲失利,此次押送生辰纲遭劫,看来杨志同志本身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。

第一、杨志把押送路线搞错了,多走了冤枉路。大家都知道,梁中书是在大名府当官,也就是说杨志押送的生辰纲应该是从这里出发,然后目的地是河南开封,如果这样的话,从地图上看,这个距离并不是很长,但是小编就是没搞懂,明明知道当时很混乱,有很多强盗土匪,为何非要绕一个大弯,要经过什么紫金山、二龙山、桃花山、伞盖山、黄泥冈,这不是自己找死吗?有直路不走非要走弯路,这是杨志第一个错误。

第二、杨志太高估自己的,只带了一个连的兵力。当时不是太平盛世,而是各处都在闹匪患,闹饥荒,人一旦进入绝境,是啥事都能干出来的,尤其是那些占山为王已经落草为寇的人,动辄就是上百人,你却只带了一个连的兵力,这不是瞧不起别人吗?而且当梁中书提出加派人手时,杨志竟然还拒绝了。胆子太肥,对自己太自信,该遭。



第三、保密工作做得差,一出门就被盯上。按说,这么多这么大这么重要的一批货,保密工作是第一位的,从什么地方起运,什么时候出发,沿途有什么保护,走哪条路线,有什么应急预案等等,都应该是非常齐全的,但是事实上却是,杨志刚一出发,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,而吴用公孙胜等人则早就知道了,甚至还知道他们必须会经过黄泥岗。保密工作做得这么差,不丢镖才怪。

第四、杨志太想干好这个事情,所以过分对待下面的兄弟。那么大热的天气,竟然要求大家中午都不休息赶路,而且是强行要求,这样一开始大家还能坚持,但是时间一长,大家就会麻木。凭什么,又不是牛马,就算是牛马也得休息啊,于是后面就爆发了,完全和杨志对着干,非要喝白胜的米酒,结果全部都被放倒。

因此,失陷生辰纲是杨志一生的转折点,押送生辰纲对于本领高超的杨志也只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
智取生辰纲一课中,杨志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?从中可看出杨志有怎样的性格?

精明能干、心细如尘,急功近利、粗暴蛮横。生辰纲最终被夺,这是否说明杨志是个很愚蠢的人?其实结合《水浒》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,我们可以看出,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。 杨志久在江湖,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,刚一接受任务,就多次推托,推辞不掉时,才做了精心的安排: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,悄悄赶路,避免大张旗鼓,引人注意 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,防止内部不和,被“贼人”钻了空子。 后来在路上,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,更改行路的时间。开始是趁凉行路,后来到了“人家渐少,行客又稀”的山路地带,为安全起见,改为“辰牌起身,申时便歇”,天正热时赶路,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。 后来兵士要买酒喝,他又千方百计阻拦。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。 那么,既然杨志如此小心,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?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,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面:急功近利、粗暴蛮横。正是这种性格,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“轻则痛骂,重则藤条便打”,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。“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”,有了内讧,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。